|
IS-LM模型由希克斯建立,经汉森完善并系统阐述的,问世以来所受质疑不断,希克斯晚年承认IS基于流量,而LM则为存量,但它目前还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经济学家们也一直在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哪个更为有效争论不休。
在新宏观主义看来,该模型至少有以下几点缺陷:
一、以不确定的预期作为核心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理论认为:
当预期利润率>利率时,增加投资;
当预期利润率<利率时,减少投资;
当预期利润率=利率时,均衡投资;
因此,当预期利润率一定时,利率增加,投资减少;利率减少,投资增加。
即为I=e-dr其中,I为投资需求函数,e为自主投资,d为影响系数,r为利率。
问题在于预期利润难以确定,同时,投资的变化也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
二、零利率时代让以利率为核心纽带的该模型失去效用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有三种,其中,交易需求与防范需求均和收入正相关,而投机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货币供应量为央行的外生变量。
即LM方程为:M/P=kY-hr,其中M/P=m为货币供应量,Y为收入,k>0为收入弹性,h>0为利率弹性,r为利率。
而IS方程为Y=C+I=a+bY+e-dr,其中C= a+bY为消费需求函数。
因此IS为Y,r负相关,LM为Y,r正相关,两者联立,交点即为均衡利率与收入水平。
但在零利率时代,其联系纽带断裂。
三、M/P=m矛盾假设
在IS方程中,Y=C+I=a+bY+e-dr,投资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而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中,交易与防范需求实为消费需求,投机需求则为投资需求。
因为交易与防范需求的对象为购买消费品,企业获得销售收入;投机需求购买债券或股票,也是投资需求,它与储蓄不同仅在于有无中介,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的差别。
即IS方程中的投资需求与LM方程中的投机需求本质相同,皆为利率的减函数,这可以从两者的函数得以验证:I=e-dr,L2=-hr。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收入与利率负相关,一个正相关呢?
原因在于LM方程中M/P=m为货币供应量这一假设,它设为常量,而IS方程中的左端Y为变量。实际上,当M一定时,由于产出的变化,P也应该是变化的,因此将m假设为常量矛盾,它可为利率越高,收入越高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所验证。
四、缺乏利息的来龙去脉
利率理论有威廉配第的货币利率说以及维克塞尔的实物利率说,即一个以货币角度出发,另一个为实物角度出发,这可以视为新宏观主义实物循环与货币循环的又一佐证。
利率理论从补偿角度可分为时间补偿以及流动性偏好补偿。
但是,这些利率理论都有一共同的缺陷:拘泥于微观视角,没有从宏观系统角度考察利率的来源与去向。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央行外生基础货币给定,那么,利息为零,利率当然也为零。
这是整个系统的利息报酬率,但对于个体或某一时间段而言,利率前期为正,后期则为负,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李扬惊呼英美日出现的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是金融史上的大事件,它改写了现代金融学,但在新宏观看来,它是逻辑的必然。
当某一时间的利率为正时,它当然会导致食利资本的递增,从而累积为债务危机。
当一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时,得到一个确定的利率存折,似乎利息是确定无疑的,然而,这只是一种书面契约,或者银行对未来的预期,而实际结果要看具体的贷款回收情况,它可能顺利履行,更有可能是坏账,只收到部分利息,而本金损失,因为经济会周期性地发生危机,银行破产倒闭,大量的储蓄债权被消灭。
五、忽视准备金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受制于银行系统,而央行是系统中枢,它通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具有明确的数量关系。
新宏观运用产业树模型得出的关系式为:M=周期总GDP*S*R。
其中,M为基础货币数量,周期总GDP为短周期内加总的国民收入, S为储蓄率,R为准备金率。
其基本原理为在一个短周期内,基础货币被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吸光之前所能创造的最大收入。
对比LM方程:M/P=kY-h,即如果去除投机需求,可得M=P*k*Y,与M=周期总GDP*S*R神似,但后者的含义更为深刻与真实,它动态地描述了客观实在。
新宏观认为,市场经济短周期是由于储蓄的准备金率导致的流动性短缺造成的,长周期则是短周期造成的的债务累积与消灭导致的。
六、忽视债务累积
该模型考虑了消费、投资、投机、国民收入、利率、货币供应量等诸多经济变量,唯独没有考虑现代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债务主题,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大软肋,即只关注投资I=储蓄S所能保证的数量相等,而忽视了储蓄转化为投资所带来的债务累积,由此不能找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
七、政策建议的争议性
该模型的两大区域导致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孰更有效的持续争论,因为它有所谓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
在新宏观的视角中,财政政策实质为政府强行投资,以替代跌入流动性陷阱的社会资本,由于没有实施对实物利润的价值补偿,因此不能改变宏观投资必然亏损的机制,结果是政府的货币亏损带给市场货币利润,给企业带来利润,增加工人就业收入,正是凯恩斯所强调的,但他忽视考察政府投资本身的收益性。同时,由于政府投资的有限性,导致其它社会资本无处可去,也就是挤出效应,于是它们炒作房地产,囤积大宗商品,加上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收费的垄断性,抬高了社会生产生活与物流成本,经济被迫限产保价,这又进一步减少就业与需求,形成正反馈式的衰退,即滞胀。
货币主义则企图以央行量化宽松来压低利率,然后调动投资的积极性,然而,却无法改变企业的亏损预期,原因是存在两大债务源:央行发行货币带来的基础债务,商行储蓄借贷衍生的债务,货币主义对债务累积无能为力,要么得过且过,让债务悬河堤坝越垒越高;要么坐以待毙,麻木地放任债务周期肆虐。
综上述,IS-LM模型存在诸多缺陷,且政策建议遗留重大后遗症,应予以抛弃。 |
|